4月25日,蓬莱科幻学院第七期“集智圆桌派”品牌教研活动火热开讲,本次活动由陈希老师和杜晓彤老师共同主持。陈希老师以“科幻美学畅谈”为题展开了一场关于“科幻课堂的魅力与实践”的深度对谈;杜晓彤老师以“多变的艺术顽童”为题展开了一场关于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讨论,蓬莱科幻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中,科幻课程以其独特的跨学科融合性,为学生提供了极具创意与深度的学习体验。陈希老师的科幻美学畅谈从情感激励、艺术融合到实践应用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了科幻课堂的教育价值与创新之处。

课堂上的哭声:情感与价值观的触动
讨论中,陈希老师以“课堂上的哭声”引出科幻课的深刻意义。他结合在课堂上讲授“时间回溯”这一内容时,有同学因情感触动而哭泣的情景,强调“科幻对过去的呈现与对未来的弥补”这一主题。陈希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勇敢地面对过去的回忆。这种情感调动方式,让学生在科幻故事与现实生活的交织中,深刻领悟到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他指出,课堂上通过剖析假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科幻创作的目的不仅在于构建奇幻世界,更在于映射现实、引发共鸣。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理性局限,让情感成为知识传递的桥梁。通过回顾过去与科幻叙事的结合,陈希老师引导学生正视挑战、珍视当下,在情感共鸣中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五彩斑斓的黑:科幻与艺术的融合
之后,他聚焦于科幻与艺术的跨界探索,提出了“科幻课 +艺术课”的创新教学理念。从色彩搭配原理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邻近色、对比色与互补色的运用技巧,这些基础训练为理解科幻美学风格奠定了坚实的视觉基础。通过引入蒸汽朋克与赛博朋克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科幻美学风格,他组织了简单的连线练习与案例对比,深入剖析了不同风格的色彩运用特点。蒸汽朋克的复古铜色与赛博朋克的霓虹冷光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科幻世界中“五彩斑斓的黑”的独特魅力。
他强调,将艺术元素融入科幻创作,不仅能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领悟到科幻并非单纯的科技幻想,而是科技与人文、理性与感性的深度融合。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为学生未来创作出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具思想深度的科幻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同时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视野。

好玩的实践课:从理论到创作的转化
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关键环节,陈希老师在第三部分以“如何设计个人 logo”为核心实践任务,将科幻美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创意活动。在具体的讨论中,他以现场老师的个人姓名logo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字母简化、色彩搭配等方式,打造专属的科幻风格标识。陈希老师在讨论的最后强调,科幻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激发想象力、塑造价值观与培养跨学科能力的创新空间。青年教师在传授科幻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色彩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最终成为兼具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未来创造者。
短暂的讨论与休息之后,杜晓彤老师从大卫·霍克尼的生平经历、绘画历程、创作特点及启示影响四个部分展开了关于多变艺术顽童的探讨,他的传奇经历与非凡创作,不仅在艺术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为科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引导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艺术探索要有无畏精神
杜晓彤老师分享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是二战后崛起的美籍英国艺术家,与安迪・沃霍尔齐名,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他与艺术潮流保持距离,坚持内心的艺术道路,进行创新实践。霍克尼的艺术生涯横跨多个领域,包括拼贴摄影、歌剧舞台设计等,作品涵盖油画、水彩、摄影等多种媒介。他大胆运用色彩和几何元素,作品充满活力与现代感。他搬到洛杉矶后,以当地文化为灵感,创作了“泳池系列”等经典作品。杜晓彤老师提出,在科幻教育中,霍克尼的这种无畏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像霍克尼一样,勇敢地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无论是在创作科幻故事还是进行艺术设计时,都要勇于尝试新的形式和内容,不害怕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科幻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品。

创新与突破的不懈追求
霍克尼的艺术生涯彰显了持续的创新与突破。学生时代,他深入探索多元风格,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不断尝试新媒介和技术,包括传真机、激光影印机、计算机和 iPad 等。2011年,他在东约克郡沃德盖特用 iPad 绘制了“2011年,春天的到来”系列。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83 岁的霍克尼在诺曼底乡村工作室用 iPad 创作大量以诺曼底春天为主题的作品,耐心描绘树木萌芽、花朵绽放,让艺术在数字媒介中绽放新生。结合霍克尼的经历,杜晓彤老师指出,在科幻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题材、形式和手法,鼓励他们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无论是创作科幻小说还是绘制科幻插画,都要让学生明白创新是艺术和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

艺术教育的珍贵借鉴
“霍克尼的经历告诉我们,艺术源于对内心的忠诚。”杜晓彤老师说道,“大卫・霍克尼的艺术生涯也为我们的科幻教育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的作品彰显了创新与突破。在我们《科幻与想象力》的通识教育中,也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构图等艺术元素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审美素养和创作水平。”

圆桌讨论结束后,在场老师展开热烈讨论,结合自身专业对教学工作下一步开展碰撞出全新的灵感和火花。副院长宋亚洁最后总结了这场集智圆桌派教研活动的开展意义,肯定了科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强调,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工作过程中,学院的老师进一步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富有生命力和情感温度的科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