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新星领航者杯”2025年度蓬莱科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于4月24日在无用楼308格列弗乐园举办。本场比赛特邀学校教学督导、数理教学部教师李仁所教授,学校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张大磊老师,行政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张冰副教授以及蓬莱科幻学院副院长宋亚洁老师,蓬莱科幻学院首席科幻作家杨平老师担任评委。学院入职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全体参加本次比赛。

1号参赛教师刘戈老师现场抽取的授课节段为通识课程《科幻与想象力》中“科幻影视”部分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结合具体的影像作品,举例说明镜头缓慢推进至主角的面部特写,能细腻捕捉其内心的挣扎与决断,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复杂情感;而快速的镜头切换则能增强紧张刺激的氛围,如在科幻动作片的追逃场景中,营造出令人窒息的紧迫感。她以生动的讲解方式,通过细致拆解画面构图、镜头运用、音效搭配等元素,引导同学们分析这些元素如何共同营造出氛围,传达故事情感。

刘戈:蓬莱科幻学院科幻影视教研组教师,于2025年4月11日入职,目前教授通识必修课《科幻与想象力》。硕士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曾教授《新媒体传播》《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广播电视发展史》等考研理论课程。主持省级项目《全媒体视域下吉林省媒介形象塑造策略研究》,发表期刊论文4篇。
2号参赛教师杜晓彤老师现场抽取的授课节段为通识课程《科幻与想象力》中的“色彩美学”部分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她结合具体的案例,向同学们展示了三原色、间色、复色等具体内容。她深入浅出地解释三原色是色彩的基础,间色由三原色两两混合而成,复色则是间色与原色或间色相互混合的结果。与此同时,她还进行了一些课堂互动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内容。

杜晓彤:蓬莱科幻学院科幻设计组教师,于2025年3月12日入职,教授课程通识必修课《科幻与想象力》、通识选修课《新媒体玩转秘籍》。自入职起依托课程进行课程实践成果转化,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进行学生艺术设计实践培育。硕士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发表省级期刊2篇,多次获评环亚杯、华灿奖等多个奖项。

3号参赛教师孙继凯老师现场抽中的节段为通识课程《科幻与想象力》中“科幻中的世界设定”部分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他结合电影《沙丘》中的设定,现场播放视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所授内容,向同学们解读了科幻世界设定的精妙之处。强调“科幻世界设定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科学原理与社会现实的合理延伸”,如《沙丘》中蒸馏服这一科幻元素的创造,不仅为故事提供了可信的背景,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

孙继凯:蓬莱科幻学院影视教研组组长,从事一线授课及教学工作三年,主要教授课程有通识必修课程《科幻与想象力》、通识选修课《科幻电影》等。依托通识选修课《科幻电影》、全校任选课《从新手到大师—短视频创作实践入门》进行课程实践成果转化,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进行学生科幻影视、短视频创作培育。个人影视作品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高校教师组三等奖。4号参赛教师王玉琨老师现场抽取的授课节段为选修课“从零开始做导演”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她以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为例,向同学们传授导演在影片创作中的关键作用和实用技巧。通过一系列对影片叙事结构的细致解读,她不仅展示了导演在把控故事节奏、调动观众情绪方面的关键作用,还传授了实用的叙事技巧,深入分析了影片中高潮部分的精心设计,旨在为同学们今后的导演之路提供理论基础和创作灵感。

王玉琨:蓬莱科幻学院影视教研组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两年,教授通识必修课《科幻与想象力》,通识选修课《科幻电影》,全校任选课《从零开始做导演》课程。上海大学电影硕士,温哥华电影学院影视化妆设计专修,曾就职于贾樟柯等导演剧组,创作个人纪录片、剧情片等荣获各类奖项。
5号参赛教师于嘉荣老师现场抽取的授课节段为选修课“数字音乐制作与应用”中“数字化音乐—认识乐器”部分内容,开始前,她先说明了课程概况和学情学况。然后进一步介绍了钢琴的基本构造,包括琴键、发音方式等核心问题,并解释它们如何协同发声。通过结合具体艺术作品的发声方式,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字钢琴在创作中的具体作用。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她还现场为同学们演示钢琴弹奏,引起了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于嘉荣:蓬莱科幻学院科幻音乐教研组组长,从事一线授课及教学工作三年,教授课程有全校任选课《数字音乐制作与应用》、通识必修课程《科幻与想象力》等,曾获教学单位优秀奖。依托课程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先后申请山东省艺术教育课题项目《数字技术视域下的高校新媒体音乐教育探究》、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科幻音乐通识课程研究》。
6号参赛教师陈希老师现场抽取的授课节段为选修课“穿越时空的艺术回廊”中,“艺术设计起源”章节的部分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他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分析了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以及两端对齐这几种常见对齐方式,并详细阐述了每种对齐方式在不同设计场景下的独特应用效果及适用性。通过教导学生如何恰当的运用对齐方式,让设计作品在视觉上显得更为整洁、专业,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与易懂性。

陈希:蓬莱科幻学院科幻设计教研组组长,从事一线授课及教学工作三年,教授课程有全校任选课《穿越时空的艺术回廊》、通识必修课程《科幻与想象力》、新生体验课《新媒介创意写作》等。依托全校任选课程《穿越时空的艺术回廊》进行课程实践成果转化,申报校级教改课题《阶段性考核改革在通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个人作品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三等奖。

在6位选手的比赛展示环节结束后,李仁所教授率先进行赛后点评:青年教师在讲课时的语速把控至关重要,合适的语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在课程深度上要深入剖析知识点的本质,通过举例、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在广度上,则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应用能力。只有在深度和广度上做到平衡,才能让自己逐步成长为正规化的老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张大磊老师从比赛组织与教学管理的角度,对青年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针对性点评。他特别强调了时间把控的重要性。在教学比赛中,时间是一个严格的限制因素,合理分配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是确保教学内容完整呈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础。同时张老师指出,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青年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
张冰副教授从教学方法与课堂互动的层面提出了宝贵意见。他指出,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一个精心设计的课程导入极为关键;授课结束之后的课程小结同样不可或缺。此外,他强调授课是一个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气抑扬顿挫起着重要作用。恰当的语气变化能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板书应是对 PPT 内容的有效补充,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注意布局合理、字迹工整,助力教学效果的提升。

激烈的竞争之后,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也现场公布。孙继凯、杜晓彤、刘戈老师荣获本次学院青年教师比赛三等奖,陈希老师、王玉琨老师荣获本次学院青年教师比赛二等奖,于嘉荣老师荣获本次学院青年教师比赛一等奖!现场评委依次为获奖选手进行颁奖,共同见证和记录本次教学比赛的荣誉时刻。

最后,蓬莱科幻学院副院长宋亚洁老师对本次教学比赛进行总结发言。宋老师首先向评委老师、参赛选手、赛事组织师生团队表达了三个感谢:一是高度认同评委专家对本次教学比赛中选手表现提出的宝贵点评意见,并表示学院也将进一步通过专题研讨会议对于教学反馈意见进行集中梳理学习,持续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充分肯定本次比赛中选手的积极表现,希望本次比赛中选手能继续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为着力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持续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潜心教书育人;三是对本次比赛组委会的师生表达感谢,精心的赛事组织为我们呈现了蓬莱科幻学院教师更好的教学风采,也协助学院充分发挥了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希望学院能以本次比赛为契机,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持续打造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态度严谨的青年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