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科幻双师启航 聚焦沟通共鸣
发布时间:2025-03-19       发布者:2025-03-19       浏览次数:


3月17日,蓬莱科幻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一场双师授课。本次授课基于通识必修课《科幻与想象力》中的“异类”一章,由学院教师杨平主讲,邀请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刘晨担任嘉宾。



课程伊始,杨平老师提出,在生活中,我们会将一些人看做异类。他问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有同学说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或者穿衣服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人,也有同学说只有生物学上的不同才算异类。杨平老师指出,本能上,我们总是试图消除或远离这些异类,但现实中,我们又可能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这就需要沟通,从接触、倾听到理解、共鸣。在科幻中,这些异类往往以外星人、人造人的形态出现,是异类的隐喻。电影《降临》,就讲述了一个沟通的例子。


刘晨主任以《降临》开场的镜头处理、场景调度为例,阐释了电影如何营造悬疑氛围,通过节奏变化达到效果最大化。主角路易斯作为语言学教师,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学生紧急疏散,战斗机从学校上空掠过。影片并未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示外星飞船的样子,而是通过新闻、口述等进行侧写,最终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展示,在调足观众胃口的同时,也给了观众深刻印象。


人类与外星人的沟通,最基本的,就是相互倾听。语言文字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杨平老师从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钥匙罗塞塔石碑入手,提出一个问题:人类的文字都是线性且有时间箭头的,如果外星人的文字不具备这些特征,会是什么样的?《降临》中的外星人文字,写出来是一个环形,也没有时间箭头。这种文字与外星人的时间观念有关:他们可以同时感知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

杨平老师说,在主角路易斯深入研究了外星人语言后,她受到了语言学中“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影响,思维被这种语言所改变,也具备了感知未来的能力。在这里,影片将真实存在的语言学假说推进了一步,走入了科幻的领域。在理解对方语言,并与对方产生共鸣后,我们与异类的沟通出现了成功的可能。


刘晨主任指出,《降临》中的问题,或者说是危机,在于如何让地球上不同的政治势力面对3000年后的威胁,放弃对抗,团结合作。在世界危机层面,是人类文明的冲突与误解;在个人危机层面,是路易斯的命运抉择。解决世界危机,靠的是语言的武器化与去武器化;解决个人危机,靠的是拥抱宿命的自由。

电影通过双重危机探讨了沟通的本质:世界的危机源于人类无法与异类(外星文明、其他国家)有效沟通,而路易斯的个人危机则源于与“未来自我”的沟通。最终,接受非线性时间观成为化解双重危机的钥匙——路易斯以“预知却拥抱”的姿态,既拯救了世界,也完成了对个人悲剧的超越。这种叙事暗喻了人类面对无常命运时应有的智慧:理解宿命,仍选择热爱。


现场,刘晨主任还请两位同学上台,现场演示3F沟通法,即事实(Fact)、情绪(Feel)和意图(Focus)。这个演示让在场同学们对沟通的理解更深了一步。


下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如何与他人沟通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体会到面对生活中的异类,不应拒绝,而应持续沟通,达到双向的理解。



泰山科技学院-蓬莱科幻学院
联系电话:0538-6050235
学院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学院西路8号泰山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