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奔走的快乐 ——2025中国科幻大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5-04-14       发布者:2025-04-14       浏览次数:

4月30日,我正在2025中国科幻大会会场外呼吸新鲜空气,碰到了一位某省从事文旅工作的老哥。我颇有些不解:做文旅的,来科幻大会干什么?做科幻主题公园吗?他说是来看机器人的,明天还要赶去另一个会场,那边机器人更多。

参加中国科幻大会是每年我的固定日程。几年前开始,中国科幻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政府主办,地点也定为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这不仅乐坏了首钢子弟、蓬莱科幻学院艺术顾问金霖辉(他就住在园区附近),也愁坏了我这个家在北郊五坏外的昌平移民。每次从家去会场,我都要斜着穿过北京市,花上将近两小时。

然而,在4月28日,当我在大会开幕式会场安检通道外遇到几位熟悉的科幻人时,几个笑容,几句对话,就让我感到所有的奔波都是值得的。平时,我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忙着,与科幻相关或不相关。这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是开会,也是过节。

在大会期间,我密集地与各方人士接触。他们都关心科幻学院的未来,也念念不忘去年百万科幻大奖的盛典。我明显感觉到,经过科幻学院几年的坚持、两届百万科幻大奖和未来小说工坊,科幻界的朋友们真正接纳了我们,也期待我们未来更好的发展。

29日上午,我作为科幻学院研学团的一份子,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参访活动。设计理论学家、青年策展人、新媒体艺术家陈娱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介绍了清华美院在设计未来学上的工作,并回答了研学团中泰科学子的问题。

我从小在清华大学附近长大,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训中心。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踩着整整齐齐的砖路,我会想起童年这里的泥土和草丛,或者当初骑车上班时的景象。

我婉拒了午饭后游览清华校园的邀请,赶赴遥远的首钢园。下午,我还有两场活动要参加。一个是“2025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成果发布会”,另一个是“科技创新与科幻文学创作论坛”。这两个活动同时举办,地点相距有一公里。我在成果发布会的会场被那边的电话催促,赶紧骑上园区内的共享单车到科幻文学创作论坛会场,做了主题为“人工智能:人类想象力的新构件”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我提出人工智能作为客体被讨论得太多了,而对它与人类思维过程融合的情况,我们讨论得还远远不够。至少从想象力角度看,人工智能将经历一个从客体到主体组成构件的过程。

好在园区内共享单车不少,我又返回了成果发布会会场,正赶上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关于人工智能的演讲。他在很多年前就尝试与人工智能合作创作,还在一次征文中击败了莫言。

没错,在这次大会上,大家总是在谈论人工智能,谈论机器人,谈论具身性。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生活在一部科幻小说中。

没错,整个大会期间,我一直在赶场。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从一群人到另一群人,从一张饭桌到另一张饭桌。

泰山科技学院在会场有个展位。研学团的师生从布展、接待到撤展,专业地完成了所有工作。我抽空把意大利科幻作家Francesco Verso、国内作家王威廉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领导拉到了展位上。

中国科幻大会有自己的气质。它更官方,也更面向科技与产业。这从星球大赛的奖项上就能看出来,除了科幻文学奖之外,很多在科技上有突破性的公司都获得了科技类奖项。如果说科幻文学是一种梦境,这些在科技前沿创造发明的能人,就是梦境的实践者。他们将伟大的发明带给了人类。

从大会论坛的设计上,这个特点也很明显。科幻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坐在一起,探讨人类未来的可能性。我在一种迷醉的状态中奔波于不同的论坛之间,被人类在生物学、城市规划、交通等方面的未来所激励。

当观察者观察的时候,那只猫就会从量子造成的叠加态坍缩为某一确定的形态。参加这次大会,我感到自己就在观察这一坍缩的过程。

这些人正在创造未来。

30日下午,科幻学院副院长宋亚洁、教师陈希、学生代表田泽斐和我参加了高校科幻联盟的沙龙。众多高校科幻社团的代表围成一圈,向大家介绍自己,相互交流。一位家长见有空位,就让他十来岁的孩子坐下休息。他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哥哥姐姐,认真地听我们说话。

无论是关注机器人的文旅业者,还是尚还懵懂的少年。他们在科幻大会现场的出现,都意味着科幻在中国的边界正在持续扩张。它已经不再只是文学,也不再只是想象。它已经与人才培育、产业发展甚至中国的未来捆绑在了一起。

那位少年可能并不理解我们在说什么。但我相信,这一天的经历,一定会在他脑海中留下印记。



泰山科技学院-蓬莱科幻学院
联系电话:0538-6050235
学院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学院西路8号泰山科技学院